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曾出现了许多方针和口号。下列方针或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三个代表”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①④② | D.④②①③ |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 B.有利的国际环境 |
C.社会性质的改变 | D.民族独立的实现 |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
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
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 | B.《子虚赋》 |
C.《论语》 | D.《诗经》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