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
难忘的一件事
星期二下午放学后,我带邻居家的小妹妹上街去玩。
大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们来到一位老爷爷的玩具摊前,看到了一种精美( )小梳子。我问老爷爷:“这梳子多少钱一把?”“五毛,很便宜的。”老爷爷说。我随手掏出五角钱交给老爷爷,拿了一把梳子放进兜里,往回就走。
小朋友快回来我们赶紧回来 你们怎么没拿梳子呀 老爷爷一边说 一边将一把梳子塞到我手里 我迟疑了一会儿 还是拿着梳子走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狠狠( )批评了我,说我占人家的便宜,要我把梳子送回去,向老爷爷赔礼道歉。想起老爷爷那慈祥( )面庞,真诚( )表情,觉( )自己不配当一个少先队员,我决定去还梳子。
第二天一放学我就去找老爷爷,可没找到,一连五天也没看见老爷爷。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可一想起来就觉( )很内疚(jiù)。
积累
(1)考考你的眼力。(☆)
便宜(biàn pián) 还梳子(hái huán)
(2)给短文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美--( ) 赶紧--( ) 迟疑--( )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川流不息:
一五一十:
(5)将“的”“地”“得”送回家。把他们正确地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6)“我“为什么要去还梳子,向老爷爷承认错误呢?(☆☆)
快乐阅读。
七月荷花浮水面,
八月桂花满枝黄,
九月菊花迎秋风,
十月芙蓉斗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开放,
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1)阅读了上面的句子,我们可以知道()花开在七月,()开在雪里。
(2)用“”画出下列各组中不同类的词语。
①桂花腊梅荷花苹果
②春天春节夏天秋天
(3)在图中填上合适的词。
水()杜()
山()腊()
(4)什么花不怕寒霜,还要和寒霜战斗呢?
(5)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
阅读小屋。(读三字经,回答问题)
大熊猫,
国之宝,
花鸟虫,
不可少。
多植树,
重环保,
山川绿,
蓝天高。
(1)这首诗共说了()句话。
(2)读儿歌,在动物类的词语下面画“”,在植物类的词语上面画“○”,在大自然类的词语上面画“□”。
阅读《家乡的银梨》,完成练习。
家乡的银梨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 )的细雨 ( )的露珠 ( )的绿叶
( )的梨花 ( )的阳光 ( )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梨果的特点填空。
①形状:
②颜色:开始呈,后来
③气味:
(3)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再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
(5)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
阅读《孔雀》,完成练习。
孔雀
孔雀有一对珍珠般的眼睛,一张金黄小巧的嘴。脚是浅黄色的,叉开四个肢趾,稳(wěn)稳当当地站在那里。尾巴上有银丝一样闪闪发光的羽毛。如果有人穿着(美丽美妙)的衣裳走到孔雀笼前,或者拿出现在(鲜艳新鲜)的头巾向它挥动,它就会向你踱(duó)过来,眼睛瞪得圆鼓鼓的,好像很不服气似的,要和你比一比到底谁美。这时,你屏住气,耐心的等着。孔雀的尾巴像一把巨大的折扇,一点一点地展开了。那红、绿、蓝、黄的丝绒般的羽毛上,镶(xiāng)着无数钻石,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好像五彩缤纷的彩灯,使人目眩(xuàn)。
(1)划去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3)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至少两句)
(4)短文抓住了孔雀的 、、和来写它外形的美,其中我最喜欢它的,因为
。
疏通
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喂!快走啊!”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了一声。有几个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白,神情安详,嗓音烘亮:“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须当?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吵架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亭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道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文中第二自然段有几个错字,请在错字下面画“”,并分别更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2)请用“”在文中划出叙述小街堵塞的句子。
(3)文章将比作小溪,结尾写“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比喻。
(4)请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