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至少有5个突触 |
B.先缩手后产生痛感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为正电位 |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
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原因是
A.酶可以提供能量 | B.酶可以直接参与反应 |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D.酶提高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
B.人体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 |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 |
D.人体在剧烈运动中,体内ADP含量会迅速增加 |
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
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
C.“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属于孟德尔的假说 |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两个含15N的精细胞 |
近来,济南市部分学校出现了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对该病的研究发现:病原体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用RNA水解酶处理后失去感染性;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危害性很大;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原体含有的元素中一定有N和P |
B.该病原体的细胞壁不能被纤维素酶水解 |
C.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干扰素可使病原体凝集 |
D.该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