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至少有5个突触 |
B.先缩手后产生痛感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为正电位 |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
下面A图表示动物精巢内所看到的体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图,B图表示在上述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B图所示与A图所示相对应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
B.曲线I是对照实验的结果 |
C.化合物X能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
D.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与叶绿体都由双层膜构成,内外膜化学成分相似且含量相同 |
B.核糖体是唯一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是唯一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
C.在光学显微镜下,经染色后仍无法观察到细胞核的细胞肯定是原核细胞 |
D.线粒体、核糖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下列关于实验或实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
B.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出现大量气泡 |
C.用碱性染料将染色体或染色质染成深色,便于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
D.将斐林试剂加入到甜菜提取液或甘蔗提取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
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经过有丝分裂,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B.A—C经过细胞分化,C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
C.A—D受到信号调节,D溶酶体的功能减弱 |
D.C—D不受基因调控,C的细胞结构不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