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
第一次 |
KCl、K2SO4、Na2CO3、NaCl |
第二次 |
KCl、BaCl2、Na2SO4、K2CO3 |
第三次 |
Na2SO4、KCl、K2CO3、NaCl |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和CO32-:
第一,向溶液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
第二,继续加入过量的该溶液,其目的是 。
第三,再向溶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确定 离子的存在,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11分)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图7: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已知:BaSO4(s) + 4C(s)4CO(g) + BaS(s)△H1 =" +571.2" kJ·mol-1①
BaSO4(s) + 2C(s)2CO2(g) + BaS(s)△H2=" +226.2" kJ·mol-1②
(1)高温焙烧时常把原料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相同浓度的Na2S和NaHS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3分)
A.Na2S溶液的pH比NaHS溶液pH大 |
B.两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种类不同 |
C.两溶液中滴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产生气体速率相等 |
D.两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c(S2-)都增大 |
E. NaHS溶液中:c(Na+) > c(HS-)> c(OH-) > c(H+) > c(S2-)
(3)反应C(s) + CO2(g)2CO(g)的△H =
(4)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中气体A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5)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目的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14分)FeCl3在选修四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可见其重要性.
(1)在演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催化效果更好的是________ (1分),画出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的能量-反应进程对比图,并作必要的文字注明(3分)
(2)在演示增加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中,稀FeCl3溶液与稀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较浅血红色。将该浅血红色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稀KSCN溶液,红色变得更深的是________(1分), 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加以分析(3分)(温度不变,假设后加入的FeCl3溶液和稀KSCN溶液都是各自起始浓度的10倍)(3分)
(3)分别取若干毫升稀FeCl3溶液与稀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较浅血红色。限用FeCl3、KSCN、 KCl三种化学药品,为证明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至少还要进行()次实验。
A.1 | B.2 | C.3 | D.4 |
(4)实验室配制和保存FeCl3溶液,要向其中加入________,防止其水解变质。
(5)0.1mol·L-1 FeCl3溶液中的c(Fe3+) 比0.1mol·L-1 (NH4)Fe(SO4)2溶液中的c(Fe3+)______.
.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等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2B(g)4C(g),
H >0达到平衡时,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A的转化率增大,可行的是 __
A.增加B的物质的量 B.加压 C.升温 D.使用催化剂
(2)某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NaOH溶液和醋酸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NaOH) ____c(CH3COOH),混合后溶液中c(CH3COO-)____c(Na+)
(3)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不考虑Zn粒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m2(选填<﹑=﹑>)
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
发生如下反应:CO (g) 十H2O (g) CO2 (g) 十 H2 (g) ; △H<0
(1)在850℃时,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左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mol·L-1·min-1
(2)t1℃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上表:
① 计算t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 。
② t1℃时,反应在5min~6min间,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若在第5分钟改变一种条件达到第6分钟的浓度,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3)t2℃时,化学反应CO (g) + H2O (g) CO2 (g) + H2 (g)的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2 c(CO)·c(H2O),则t2℃850℃,判断依据是:
(共15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填写以下内容: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导管a段的作用。导管b段末端跟锥形瓶里液面保持一段距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锥形瓶内盛硝酸银溶液,图中虚线方框部分的作用
。
(3)反应后不久导管b出口可见到什么现象。
若锥形瓶内盛硝酸银溶液,反应后出现淡黄色,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得到的溴苯呈______色,这是因为;为除去混入溴苯中的溴,可加入_____________试剂,用方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