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
| A.8月1日6时至12时 |
|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
|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
|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
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
|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
| B.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
| C.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
|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
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地表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生的最大蒸发量。下图示意某地1961-1990年间相关统计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最可能是()
| A.莫斯科 | B.北京 | C.罗马 | D.悉尼 |
从水平衡角度来看,该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 | B.地理信息系统 |
| C.全球定位系统 | D.北斗导航系统 |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 B.甲>丙>丁>乙 |
| C.乙>丁>丙>甲 | D.乙>丙>甲>丁 |
下图示意某岛屿等高线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P、Q两居民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0米 | B.600米 | C.900米 | D.1200米 |
A、B城降水量夏季相当.冬季相差悬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地形 D.洋流、海陆位置甲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乙区域,从自然资源方面看,与此密切相关的有()
①耕地资源②淡水资源③森林资源 ④矿产资源
|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 |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7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地形上看以下四幅剖面图与上图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

a、b、c、d四点降水最多的是()
| A.a | B.b | C.c | D.D |
下图中(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徽景观指示牌,(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第2题。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