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建筑文化息息相关。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该院落主体呈白色,房屋坐向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建筑设计有“大风不进屋”、“风吹自把门前扫”之特点。由此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北风 | B.西南风 |
C.西北风 | D.东南风 |
对于该院落中照壁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 )
A.延长院落的采光时间 |
B.遮挡早晨阳光的照射 |
C.减弱正午的紫外线强度 |
D.阻挡来自东方的沙尘 |
在某幅地图中,60°N上甲、乙两地相距11. 1厘米,两地的时差是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约为 (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 B.1:15000000 |
C.1/30000000 | D.![]() |
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问题。该思想体现了 ( )
A.环境决定论 | B.人类中心论思想 | C.人定胜天论思想 | D.人地协调论思想 |
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 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
C.“珠三角”地区建设桑基鱼塘 | 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
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其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是( )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下列关于三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 |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
2010年4月28日,中国最长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全线贯通,2011年7月1日正式通车,届时市民开车5分钟即可到黄岛。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国内长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 B.社会政治因素 | C.社会经济因素 | D.科学技术因素 |
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意义的是( )
A.带动了隧道沿线经济的发展 | B.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C.缓解了青岛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 D.证明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
读“我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回答问题。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正确的是( )
A.北方多于南方 |
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 |
C.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 |
D.总部的区位由高层级的城市向低层级的城市演变 |
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 )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 |
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 |
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 |
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