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填空题。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原名(                 ),是19世纪(  )国(                    )的代表,他一生撰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 与作品集。长篇小说《            》揭露了美国政府机关贪污盗窃和收受贿赂的现象;《            》、《                           》、《                    》等短篇则把讽刺的矛头对准了美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他的姊妹篇,他出生下层关心民众受到敬重,被誉为“                   ”。
(2)《汤姆。索亚历险记》记叙了主人公(            )和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生活,表现出他(             )的性格特征。在探险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主人公(                             )的形像特征。
(3)在《海盗生活》中,写了三个小海盗(         )、(        )、(           )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地表现了三个少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
(4)在《洞中历险》这个片段钟表写了汤姆和拜基在洞中经历了(                               )的困境,在探险的过程中,汤姆除了用蜡烛外,还评介了(                     )。
(5)《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以(               )为线索,赞扬了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纯朴的心灵,鞭挞了(           )的贪婪和凶残。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只长着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柔软,透过薄壳可以看见它红珠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1)给文中带点的字注音()
(2)文中的小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找出能体现出小虫特点的词。

(4)为了更形象更生动地说出小虫的美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用“——”画出来。
(5)仿照这两句比喻句练习造句:
……像…………似的。


(6)文中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指的是谁?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1)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句是把()比作 ()。
(2)为了说明南沙是巨大的蓝色宝库,作者从()、()、()等三方面来说明的。南沙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是为了说明 ()。
(3)“难以计数”表示数量很多,这段中()、()、这两个词也表示数量很多 。

阅读,按要求答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至少填写四项活动)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
(6)2009年的除夕夜你是怎样过的呢?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帆篷。也真奇怪,不一会儿,那艘军舰的帆篷就着火了。海风呼啦啦一吹,火越烧越旺,把军舰也烧着了。阿基米德又指挥大家拿着镜子对准第二艘军舰,第二艘军舰也着火啦。就这样,第三艘、第四艘军舰都着火了,吓得后面几艘军舰掉头就跑。
胜利啦!海岸上的人们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有本事!”
阿基米德摸摸自己的胡子,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呀?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你们想,咱们上千面镜子,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帆篷上去,温度多高呀,所以帆篷就着火了。”
(1)填上合适的词语。
吓得()急得()
慌得()高兴得()
(2)写出表示3个“笑”的词语。

(3)用横线画出罗马士兵的表现。
(4)“就这样,第三舰、第四艘军舰都着火了”中的“就这样”指的是什么?


(5)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

阅读短文分析。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确立了“以科学救国”的志向。留学回国后,他看到中国没有自己的气象站,气象预报和资料竟由各列强控制,便著文疾呼:“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在抗战爆发前的十余年间,他靠着水滴石穿的韧劲,不辞辛劳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观测站,初步奠定了中国自己的气象观测网。
在科学研究中,竺可桢一丝不苟,喜欢事事躬亲。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几次迁移。虽条件极其艰苦,每到一地竺可桢总不忘搜集资料,开展科研。学生们都知道,竺校长随身总带着四件宝:照相机、高度表、气温表和罗盘。他 71 岁时,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他严谨的学风,深受广大学者推崇。
竺可桢自幼秉性温和,做事勤勤恳恳,有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韧劲。他年轻时即掌握了英、法、德三种外语。解放后,年过六十的竺可桢根据工作需要又开始学习俄语,一直坚持到70岁,终于能阅读俄文资料。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丝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
(1)竺可桢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确立了()的志向。
(2)在抗战前,竺可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观测站,初步奠定了中国自己的气象观测网。
(3)竺可桢掌握()种外语。
(4)在文中画出表示竺可桢刻苦精神的词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