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定量实验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一处错误是 。
(2)该实验中,能较精确确定液体体积的两种玻璃仪器是 、 。
(3)操作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请分别说明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操作②中 、操作③中 。
(4)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分析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a.在第②步操作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
b.在第③步操作中,容量瓶内本来有少量水: 。
c.在第⑤步操作中,若俯视刻度线: 。
d.在第⑥步操作中,经振荡、摇均、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
(5)若操作全部正确,最后所得的溶液应存放在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请填写标签上的内容(如图) 。
根据已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C、N、O、F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铜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_;
(4)钛的基态M能层电子排布图 ;
(5)C、N、O、F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6)铬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区;
(7)一至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和能层数相等的元素有 种;
(8)仅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CO2和_________;N2和________。
(9)CH2=CH2中碳原子采取 杂化;
(10)水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1)则9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或“B”)。
(2)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3)95℃时,若1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用含a、b的等式表示):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g) CO2(g) +H2 (g) △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mol·L-1·min-1。
(3)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850℃时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即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101kPa时,H2在1.00mol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液态H2O. 放出571.6kJ的热量,表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液体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
(3)已知:已知:C(s)+O2(g)=CO2(g)△H=﹣437.3kJ•mol一1
H2(g)+O2(g)═H2O(g)△H=﹣285.8kJ•mol一1
CO(g)+O2(g)═CO2(g)△H=﹣283.0kJ•mol一1
则煤的气化主要反应(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
在100℃时,将0.200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c(N2O4) |
0.100 |
c1 |
0.050 |
c3 |
a |
b |
c(NO2) |
0.000 |
0.060 |
c2 |
0.120 |
0.120 |
0.120 |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mol·L-1,在0~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容器中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初始浓度为________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