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与孟子这一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泰勒斯 | B.普罗塔哥拉 |
C.苏格拉底 | D.毕达哥拉斯 |
下面的材料反映出1958年的中国
A.毛泽东决定在全国开展大跃进运动 |
B.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键 |
C.钢产量超过英国成为全党共识 |
D.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明显的“左” 倾错误 |
1963年11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视中国的政策结下不解之缘。”肯尼迪的讲话说明
A.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 |
B.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只是临时性的 |
C.古巴导弹事件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
D.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总统决定的 |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 |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
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 | 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 |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纪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的思想 |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