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举措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官营专卖
C.市坊制度 D.朝贡贸易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例,1750年为32.8%,1830年为29.8%,而相应年代的整个欧洲为23.2%和34.2%。其中,中西制造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数量 B.原料 C.生产目的 D.生产方式

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B.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C.抗战胜利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D.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民族独立富强 B.发展资本主义
C.工业化的实现 D.实现民主政治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