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举措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 A.闭关锁国 | B.官营专卖 |
| C.市坊制度 | D.朝贡贸易 |
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 A.增加了许多新品种 | B.出现了近代农业 |
|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的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程的开辟 |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关于早期殖民扩张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欧洲原始资本积累的手段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手段都是赤裸裸的抢劫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全面肯定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下列图片与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无关的是()
A B C D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
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