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
|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
美国在1917-年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
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
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
|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
|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
|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
二战爆发前,英法所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①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
②调整对德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
③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进攻苏联
④德国攻势猛烈,英法以守为攻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 A.美洲 | B.欧洲 | C.德国 | D.英国 |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
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
④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