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
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中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文化昌盛的康乾时代”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
①避暑山庄 ②道光皇帝③军机处 ④《红楼梦》
⑤吴敬梓⑥《国闻报》⑦《四库全书》 ⑧时务学堂
A.②⑥⑧ | B.⑤⑧ | C.①④⑤⑦ | D.①④⑤⑧ |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 B.发明本心 |
C.知行合一 | D.致良知 |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