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西周推行该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人员身份并概括受封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信息。(2 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元代实行的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二: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
——摘编自宋濂《元史》等
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及其权力行使的特点。(5分)
(2)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阻,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们为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
——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
(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的先声。
材料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材料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摘编自《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回答:
(1)材料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什么?简要说明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2)为什么说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3)材料三中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平以来二百年,不闻颦鼓闻管弦。呼作花王齐下拜,至夸神国尊如天。笑蓉毒雾海漫漫,我自闭关眠不动。
——清驻日参赞黄遵宪《樱花歌》
材料二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砷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知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状况?材料二中“这把烈火”的含意是什么?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民族力量”的。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改革后体制、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你在圣彼得大教堂窥望他23岁那年制作的圣母与基督,你会承认如此哀伤而神圣的灵光,不曾在希腊罗马雕刻中闪现。那年我走进佛罗伦萨艺术学院,一眼望见大卫雕像真迹——虽然我早就在画册中读了无数遍——还是像平生第一次遭遇,那种光华圣洁,那种青春凛然,所谓“人的觉醒”,所谓“生命的尊贵”,原来真可以是这样子被人用石头雕出来,而同时你会确认:人类不可能再发生这等奇迹,除非再来一次文艺复兴。
——选自中央电视台历史频道《陈丹青对话文艺复兴》
材料二 八十年代以来,国中好几位油画家明显地、徒然地模仿圣佛朗契斯卡湿壁画。不幸而有幸,我不具备接受文艺复兴影响的条件。就算我试图模仿某一位文艺复兴大师,也只能得其皮毛的皮毛。我们没有宗教感情,不是基督徒,不是意大利人,就算是,一位当代意大利人也可能是文艺复兴的陌路人。

《圣母子》 《蒙娜丽莎》
——选自中央电视台历史频道《陈丹青对话文艺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雕塑“大卫”体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精神。同时你可从材料二中发现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