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央决策:“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提出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200多个项目。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广州、南京等城市迁入20余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利于加快重庆地区现代化进程 | B.利于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 |
C.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基于中国国际环境的考虑 |
观察图,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封建制度的衰落 |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民主思想影响 |
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
①改进生产工具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