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例如:“以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
材料二西汉王朝首先创立了察举制度。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
材料三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极盛,完全臻于成熟,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是其成熟的重要标志。选用官吏包含着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叙用才三个完整的环节。这种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
——材料一、二、三均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出现的新选官方法,并概括它与材料二中西汉的察举制度在人才选拔要求方面的相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三中两种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途径,并任选一种选官制度作简要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这种分封,实质上是把武王的子弟、本家派往中原主要地区和边防要地去做诸侯,“封藩建卫”,以拱卫王室,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家族统治。当然,受封的诸侯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但他们的封地或在边鄙之地,或在宗室封国的夹隙之中;夏商以来的传统封国从数量上看仍占优势,不过均在边远地区,对于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带黄河流域来说,仅是周边屏障而已,构不成多大威胁。这种政治格局表明,周天子通过同姓诸侯强化了对华夏地区的政治控制,异姓之人在此难以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更不敢轻易造反。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看,直接受封的诸侯必须奉天子为共主,接受王室的行政领导;就家族关系而言,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周天子即是同姓诸侯群体的最高家长——宗主,诸侯在封国内则是由其子弟构成的中小贵族的宗主。在此政治格局之下,天子与诸侯之间,是君臣而兼家长与子弟的双重关系,国事也就是王族的家事。西周这种以宗法制度为主脉,弥漫着家族观念的周初大分封,我们名之为“宗法分封制”。同姓诸侯成为封国的主体,天子是同姓诸侯的最高家长,异姓诸侯按传统也必须奉祀天子的祖先。因此,西周便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杜成安、高桂荣《分封制的完善与宗法分封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开创的“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在联系。

(·北京西城区期中)(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登场,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明清之际,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主张有哪些?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这些图片来判断,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共同宣传的思想精神是什么?
材料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综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社会思想文明发展的共性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