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力的合成法则的实验中,用铅笔在白纸上描下O点的位置和 的方向,将此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记入表格中。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一个细绳,把细绳套结点同样拉到 处,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入表格中,拉力的方向标在白纸上。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2)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做O,第一、第二点间的距离约为2mm,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且 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12.29cm、15.55cm、19.20cm、23.23cm。根据以上数据知,从O点到C点,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已知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3)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动能的增加量(填“大于”、“等于”、“小于”)的原因是。
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长直木板一端垫起,另一端侧面装一速度传感器,让小滑块由静止从木板h高处(从传感器所在平面算起)自由滑下至速度传感器时,读出滑块经此处时的速度v,如图所示。多次改变滑块的下滑高度h(斜面的倾角不变),对应的速度值记录在表中:
下滑高度h/m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速度v/m·s-1 |
0.633 |
0.895 |
1.100 |
1.265 |
1.414 |
(1)要最简单直观地说明此过程动能定理是否成立,该同学建立了以h为纵轴的坐标系,你认为坐标系的横轴应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若要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出______________(写出物理量及符号);则计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
(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 。(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R0=10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 . (填“1”或“2”);
方案编号 |
电阻箱的阻值R/Ω |
||||
1 |
400.0 |
350.0 |
300.0 |
250.0 |
200.0 |
2 |
80.0 |
70.0 |
60.0 |
50.0 |
40.0 |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R图像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
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 ,内阻r= 。(用k、b和R0表示).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mm.
(2)实验测得摆长为L,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用题目中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一微小角度,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 |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一微小角度,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则单摆周期
。
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砖的折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面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
(2)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写出用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n=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