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
D.存在于1949—1953年 |
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 |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章太炎 |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梁启超 |
“共和政治,非国民的继续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 | B.张之洞:“中体西用” |
C.鲁迅:“打倒孔家店” | D.康有为:“托古改制” |
元末明初的《水浒传》称赞聚义于梁山泊的英雄好汉,无论是帝子神孙、富豪将吏,还是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反映出()
A.对传统艺术的巨大挑战 | B.对英雄主义的高度赞扬 |
C.对平等平均的精神诉求 | D.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
右图为宋朝画家崔白的《寒雀图》,此画以几枝寒干枯木和九只形态各异的麻雀,突出地表现了冬季的“寒”。画中栖枝的麻雀呈现出向、背、俯、仰、正、侧、伸、缩、睡、鸣、倒挂、理羽等各种姿态,充满了生动的情趣。该画意在( )
A.通过写实传神 | B.控诉黑暗社会 |
C.表达文人情怀 | D.描绘山河之美 |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儒学推动 |
B.开放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古代科技的繁荣 |
C.理学的求理精神推动了当时的科技创新 |
D.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源于文化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