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宣读的《北京学生界宣言》开篇就写道:“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 激起国民民族意识觉醒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B.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 |
C.北洋军阀政府逮捕上街演讲的北大学生 |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2013-201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
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①取代了相权 ②行政效率低下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 | B.③ | C.①② | D.③④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 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
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即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 | B.君主制度 | C.分封制度 | D.中央集权制度 |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图所示)。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 |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