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 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
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 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制度 | B.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
C.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 D.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
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 B.建立法律体系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实行科举制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 |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