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祝英台近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词的首三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下阕是如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上阕的“月白风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清人周济评论这首词有“藕断丝连”和“异军突起”之妙,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
B.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
C.女也不爽爽:差错。 |
D.渐车帷裳渐:渐渐地。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桑之未落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
B.静女其姝士贰其行 |
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D.言既遂矣静言思之 |
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
B.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歌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它与下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构成对比,便于抒发心中的愤慨,更能突出“警醒其他女子的作用”。 |
D.女主人公认为自己并无差错:对感情忠贞如初,多年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对得起丈夫了。 |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