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镇西将军谢尚,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邀请他彻夜长谈,从此袁宏名声大振。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简明而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 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3) 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
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下列各题。
菩萨蛮
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注释]写于南宋初年。作者送别妻子去南方。
“江城烽火连三月”化用了诗人《春望》诗中的句子。
对作品赏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了离别时的特定背景,为避战乱,送别妻子去南方。
B.“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描绘了一幅夫妻惜别的画面,折射出他们内心不堪其悲的难言之痛。
C.“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写出了丈夫盼望妻子寄回家书的急迫心情。
D.这首词描述了词人送别妻子的全过程,创造出了送别的浓郁的悲剧氛围。

对作品中的划线句,请选择某一角度写一段赏鉴文字。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①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①小蘋,歌女名,是诗人《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蘋、云”中的一位。
浣溪纱①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说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比记住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经查原书,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1)两首词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原词分析是如何运用的。
(2)两首词的最后一句都是词人匠心独具之处,都是对往事的追忆,但包含了不同的感情。请具体分析感情有何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