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
C.“女祸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在宣城以东)一带。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请鉴赏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好在哪里?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安夜雨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回乡偶书》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贺知章于是年辞官归乡,时已86岁。《纵笔三首》作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苏轼此时由惠州再贬儋州(今湖南儋县),时年62岁。
(1)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儿童”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欧阳修的《田家》后两句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技巧?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描写的田园生活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村闲望
俞紫芝
画桡①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②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④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⑤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桡,船桨,指代船。②芜,野草。③赊,语助词。④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⑤绷,绣出的画面。全诗诗眼是哪个词?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此诗是俞紫芝隐逸扬州时所作,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