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上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20至29岁之间的年轻一代被称为“8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消费特征:
追求时尚——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
追求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作主”。
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80后”的消费特征所体现的消费心理。
(2)针对上述消费现象,如果让你就“做理性消费者”为题,写一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要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中国城市陷入“堵车-拓宽公路-再堵车”的怪圈时,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却出现从“四轮”到“两轮”的回归。
材料一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放弃汽车,重新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美国媒体认为,原因主要有:首先,2009年以来的欧债危机,重挫了许多欧洲国家的经济,使居民收入减少,让许多人放弃购买汽车的意愿;其次,失业率上升,生活成本增加以及相对完善的欧洲社会保障制度出现明显的调整乃至转型,也让欧洲人对不断上涨的汽油价格和汽车保险费望洋兴叹。第三,欧债危机使得德国、丹麦和瑞典等素来财富分配较为平均的欧洲国家也首次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在许多人看来,汽车已不再是地位或金钱的象征,而环保的自行车何尝不是最酷的出行方式呢?
材料二欧盟国家中,23个成员国2012年自行车销量都超过了汽车销量,更多的人开始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自行车大行其道,使得自行车专属的高速公路也开始在欧洲普及,德国正在研发靠气流助力的封闭自行车高速公路,骑行者可获得气流的助力推动,省力、提速又可避免汗流浃背。在英国伦敦,一条8.5英里长的自行车高速路于2010年7月启用,保证了郊区上班族的交通需要。伦敦市交通委员会的目标是,到2013年全市自行车出行将增加到每天2.7万辆,到2025年自行车骑行人次将比2000年增长4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谈谈欧洲人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的原因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双十一”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因此又被称为光棍节。而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度。
材料一由于打折促销力度大,一些网购达人纷纷给支付宝充值,准备好足额的购买资金为到时候的秒杀做准备。随着销量的激增,生产企业、网络电商则在为库存奔忙,因为库存不足将会非常被动,也会影响顾客体验。而快递公司为应对“双十一”期间快递爆仓的情况,加速招兵买马,增加人手,同时增设车辆,保证运力充足,有的快递公司甚至想出了利用相对廉价的“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方法。
材料二随着双十一步伐的临近,除了天猫,京东、1号店、聚美优品等著名电商平台也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准备工作,陆续发布双十一策略。一些品牌商家的管理层会根据市场预估制定销售目标;并且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运用技术、简化流程、科学管理、简化审批,通过集中主推品、集中店铺等方式刺激消费;同时表示价格可打折,服务质量不能打折,将开通免费热线,帮助用户确认、审核订单,并负责为用户办理退款、退件及查件跟踪等服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带来的经济影响。
(2)根据材料二,运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淘宝卖家该如何应战双十一。(10分)

消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消费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
某校高二(4)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树立正确消费观”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2011年12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进行调研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应对经济下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科技突破。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的?(12分)
材料二:第一小组在调查中了解到以下消费现象:
现象一 看到别的同学有一套梁山好汉卡,一些学生为了集齐梁山108条好汉的卡片,毫不吝啬地把零花钱“倾注于”某种品牌的方便面上。然而,只取卡,不要面。
现象二精品店里,女生们为自己喜爱的精美商品心甘情愿地花掉一大笔钱。
第二组同学通过研究发现,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当前我国要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发。
(2)联系实际: 假如你一个月中你有400元的零花钱,你将怎样合理安排你的个人消费(至少从两个方面回答)? (6分)

“神州九号”飞船将于2012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面。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
结合上述材料,用认识论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会不断深入?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首60年,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程波澜壮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强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作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请从《生活与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