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民意和自身职能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积极回应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焦点一:收入分配。总理强调要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
焦点二:食品安全。总理强调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制定并严守法规和标准,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焦点三:环境保护。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总理回应措施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政府提倡“简政放权”,按照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改变过去存在的“三位”现象:一是“越位”,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二是“错位”,政府职能分工交叉、混淆;三是“缺位”,该管的政府没有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真空”。
(2)请就政府如何避免“三位”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2013年10月,青岛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服务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专家建言献策月”活动。政府各职能部门都组织了相关专家围绕新区发展建设开展调研活动。专家们在调研基础上各自形成了书面意见、建议表上报给了政府部门。最近,市政府对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表梳理分类,分批召开专家论证会进一步分析论证。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青岛市做法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播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袁隆平、黄永玉、姚明等各界有影响的当代中国人一一亮相。之后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从不同角度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目前正式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播放《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拜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春节时相传下来的习俗。有报道说,小沈阳和众徒弟给师傅赵本山跪地磕头拜年,感谢师傅的带携之恩,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拜年有很多方式,现阶段人们拜年一般已经不再采用磕头施礼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握手、拥抱等形式,或者采用电话、手机短信等更加便捷的拜年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拜年的认识。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拥有轿车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拥有自己的轿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拥有轿车的居民越来越多,轿车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二:小王在一家外企工作多年,每月有上万元的收入,几个月前他的工作有了变动,经常有外事活动,没有车感觉很不方便,于是他就有了买车的打算。他常常在网上对他中意的几款车进行研究,了解它们的性价比,既要价格合适、符合自己的承受能力,又要外型美观、必须保证质量。今年国庆节期间,他喜欢的一款车正在打折促销,便宜了12000元,,于是他就买下了这款车。4S店仅10月1日这一天就卖掉这款车20多辆。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曾是高贵身份象征的轿车能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看,4S店由于打折促销一天就卖掉这款车20多辆,说明了什么道理?
(3)从消费心理来看,小王是什么消费心理主导下的消费?结合材料试加以评析。
阅读图表,请回答:
(1)上述图表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3)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哪些经济形式?
2013年受惠于国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优惠政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万亿元,消费市场实际增长16.9%,创1986年以来最高实际增速。8.7%的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2.5%。而一般发达国家或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应该是65%~70%左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从生产与消费关系角度,简要说明如何更好实现我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