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正能量”是一个物理学名词,现在被移用到社会生活中,指给人希望、使人进取、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国家、社会、组织、个人的内部都有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二者之间此消彼长。
材料二: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这两段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材料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12.11)》)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13.3)》)
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写一个出自《论语·子路(13.3)》语段的成语。
《论语.颜渊(12.11)》中第一个“君”“臣”“父”“子”的词性都是______,而第二个“君”“臣”“父”“子”则为______
孔子主张“正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解说道:“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有其名,就应当完成其责任和义务。这便是名字的意义。”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名著阅读
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请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我国三国时期的人物张飞进行评价。
答:(1)褒:
(2)贬:

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的选段,回答问题。
“她(爱斯梅拉达)相信全城里只有两个人恨她。”
这两个人是谁?为什么恨她?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类);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六十七章》)
请概括这段话反映的老子哲学观点,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注释】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的死难者洗恨雪耻。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结合选段内容,谈谈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简析孟子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仁政措施,目的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