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
2013年12月2日,《环球时报》报道称“美方建议遵守中国(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要求,日媒恼火指责盟友‘背弃’”。“冷战”时期,在中美日关系上美国曾有过同样的“背弃”并引起日本“朝野震动”的举动。该举动是指()
A.“乒乓外交” “小球转动大球”
B.尼克松访华公报的发表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人深刻印象。”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趋势 |
| B.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 |
|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 D.殖民体系的瓦解 |
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 A.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经济援助而非军事 |
|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
|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 |
| 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
|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 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
| 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
列宁认为:“我们签订和约在客观上就成了德国帝国主义的走狗,……英国人曾经直接向我军最高总司令建议,只要我们继续作战,他们每月可以发给我们每个士兵一百卢布……由于我们牵制了一部分德国军队,在客观上我们还是帮助了他们。”据此你认为( )
| A.苏军参加二战减轻了西线英军的压力 |
| B.“签订和约”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 C.该条约签订使苏俄得以退出世界大战 |
| D.苏俄得以集中精力实施新经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