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这说明当时( )
|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
| A.洋务企业 | B.外资企业 |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 B.支持革命事业 | C.实业救国 |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
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 B.提出《资政新篇》 |
| C.创立拜上帝教 | D.永安封王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