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点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
B.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
C.同源染色体分离 |
D.染色体数目减半 |
图3-8-3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水稻和纯合矮秆(d)易染病(e)水稻快速培育优良品种纯合矮秆抗病水稻(ddEE)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
图3-8-3
A.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③过程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单倍体就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D.获得无子番茄所用原理与④过程相同
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
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 |
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 |
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
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多出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三体(2N+1),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或多一条均能存活,且能繁殖后代。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3-8-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3-8-2
A.该果蝇的性别是雄性 |
B.该果蝇次级性母细胞中含X染色体的数目是1或2 |
C.Ⅳ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3或4 |
D.基因型为Aaa的Ⅳ号染色体三体果蝇的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a |
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该类蜣螂与千足虫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
C.如果该类蜣螂能与普通蜣螂交配,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
D.该类蜣螂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
图3-8-1所示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
图3-8-1
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 |
B.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
C.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
D.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