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
| B.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C.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
| D.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求学、并提高学习效率的。 |
阅读《口技》,完成下题。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粕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会宾客大宴会:__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说说结尾再次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片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伛(qū)偻提携 | B.觥(guāng)筹交错 | C.树林阴翳(yì) | D.山肴野蔌(shù) |
请解释下列句子加线字的意思。
| A.临溪而渔( ) | B.颓然乎其间者 () |
| C.负者歌于途() | D.苍颜白发() |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小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饮酣酣:(2)释之释: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
今齐地方千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号
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②齐奄:人名。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④圮(pǐ):塌坏,倒塌。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自奇之()(2)虎诚猛 ()
(3)云霭蔽天()(4)请更名曰“风”()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东里丈人的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