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温人之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乃使吏出之。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连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传,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遗:赠送 |
B.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传:传授 |
C.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厌:满足 |
D.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释:放弃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
B.①温人之周,周不纳客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C.①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
D.①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人的智慧的一组是
①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 ②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③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 ④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⑤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 ⑥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②⑤⑥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宣子听取了任章的建议,采用欲擒故纵之术以割让土地使智伯骄傲轻敌;最终贪婪的智伯在韩氏、魏氏、赵氏的联合攻击下灭亡了。 |
B.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途中迷路缺水。凭借管仲的聪明,利用老马找到了归路;靠着隰明的智慧,利用蚁穴得到了水。 |
C.齐国攻打宋国,臧孙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支持和援助,使宋国免于灭亡。温人在周被囚禁,他靠着聪明机智说动周君释放了自己。 |
D.乐羊忍住悲痛吃了自己儿子的肉,顺利打败中山国;秦西巴心地善良,把小鹿还给了母鹿。作者认为乐羊的智巧伪诈比不上秦西巴的愚蒙忠诚。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4分)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3分)
(3)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①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③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④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陟宪使陟:官名 |
B.以志吾梦云志:记下、记录 |
C.周环艺以花果竹木艺:种植、栽种 |
D.犹冀其世世享德冀:期望、希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B.①公以言事忤天子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C.①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D.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②不能喻之于怀 |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行文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彊赵,南近齐,齐、赵彊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①,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燕易王卒,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①蒲服即匍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少之,弗信 少:轻视 |
B.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军:驻扎 |
C.何前倨而后恭也倨:傲慢 |
D.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 谢:辞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伤,乃闭室不出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B.①且夫秦之攻燕也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C.①子必欲合从以安燕 ②蹈其背,以出血 |
D.①齐王因而诛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简要概括苏秦的人物形象。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2)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
(3)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请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4处)。
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仪)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②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③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④,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⑤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杖踵:拄着拐杖走。 ③舍:提供住处。④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⑤刮摩:涤除。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 |
B.景淳竟死竟:居然 |
C.反赆以货,遣归赆:赠送 |
D.人用是多疑名多:称赞 |
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恐为他人得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B.卧草中以号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C.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D.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李疑“有古义勇风”的一组是
①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②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③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④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⑤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⑥ | C.③④⑤⑥ | D.②③④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报答。 |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2)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3)(张仪)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余寅、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刺,插。③忭,音biàn,欢喜,快乐。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 草稿 |
B.藉宗宪势,颇横 凭借,借助 |
C.学士以渭表进 进献,呈上 |
D.工写花草竹石 擅长 |
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A.③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2)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