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 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之立疑疑:迟疑 |
B.襄王恶之恶:憎恶 |
C.不早图,恐后之后:落在后面 |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谷:给粮食吃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齐以破燕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B.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C.王不如因以为己善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D.乃赐单牛酒,嘉其行乃不知又汉,无论魏晋 |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欲使后车分之(以)衣。 |
B.田单之施,将欲以(之)取我国乎? |
C.(皆)称寡人之意。 |
D.(单)乃使人听于闾里。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董文炳传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暑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董文炳传》)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直:通“值”,价钱 |
B.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籍:借助 |
C.后当德我德:感谢 |
D.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中:诬蔑 |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
B.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
C.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
D.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是()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
C.董文炳力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2)韩愈《师说》中说:“ , 。”这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
B.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
C.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
D.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B.“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
C.“出知大名府而卒”中的“出”指“封建王朝官吏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入” 则有“进入朝廷为官”之意。 |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得到神宗赏识。 |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为官后,他直言善于消除灾异者必能首先消除百姓的疾苦。 |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 |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必修4《过秦论》)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只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门衰:家门衰微。祚薄:福薄 |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人。这些都是同族关系较近的人。 |
C.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立:孤立无依。 |
D.形影相吊:吊:悼念。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 |
B.至于成立 |
C.零丁孤苦 |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臣以险衅 |
B.臣具以表闻 |
C.猥以微贱 |
D.臣以供养无主 |
对李密的经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密出生六个月时,父亲就死去。 |
B.在他四岁的时候,舅舅违背母亲的意愿,逼迫母亲改嫁。 |
C.李密由后母刘氏抚养成人,从小体弱多病,九岁时还不能走路。 |
D.一位太守名逵的考察并推举他为孝廉,一位刺使名荣的举荐他为“秀才”,不久,晋武帝下诏,征他为郎中,后又征他为孝廉。 |
翻译下列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宣帝微时与有故微:低贱,卑下 | B.相随博弈,数负进数:屡次 |
C.值其方饮值:遇到 | D.奈何以小文责之责:责备 |
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
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 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③西曹以故事适之 ④取客车辖投井中 ⑤满百乃相闻 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 |
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帝推荐他。 |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
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
(2)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