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8—9题。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①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①芰(jì)水生植物,夏天开白花。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一个“凉”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6.①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②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阕“寂寞”四个句子,含蓄的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唐多令”是这首词的,词中“乌衣日又斜”“燕入谁家”使用的手法是。
④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诉衷情
魏承班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①悄画堂。筠簟②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蛩声:蟋蟀声。②筠簟:竹席子。
(1)词的上阕,作者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2)词下阕重在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不堪独自步池塘、不敢面对鸳鸯?
(2分)
(3)“蛩声悄画堂”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1~2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 |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 |
2. |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