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期间,中央电视台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的民间采访。下面是部分采访对象的回答。
北京某市民:父母的谆谆教导就是我们的家风!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宁可日日下田地,不可天天串亲戚”“千金万银不及手艺防身”!……现在虽然父母都不在了,但他们话却记忆犹新!
某摄影师:我家是祖传木匠,到我这一代是第四代了。小时候,我给我父亲拉大锯。木匠行里有句话叫“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需一早晨”。大锯太容易了,一早晨就能学会。但是我给我父亲做学徒,必须得拉三年大锯,父亲说这三年主要是让你磨磨性子,把性子磨踏实了,就是干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
迪拜的中国游客:不要贪小便宜。带孩子出来旅游,我一路上给他说,你出来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千万不能贪小便宜,不要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如果你从小这个概念不强的话,长大了以后,小财你都慢慢贪,手就散了,然后各方面再收手的话可能就不容易了。
……
这些采访对象的回答,都很感性,但感性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那么对于家风,你是如何理解的?结合你的所感所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刷微博、看公众号、逛朋友圈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假新闻、假信息和谣言也“与时俱进”,搭载科技快车混入其间,不断忽悠民众。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不仅成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阅读者,还在不经意间轻触按键,以娱乐或者无所谓的心态随意转发,加入了谣言传播的队伍之中。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它将你们纳入主流价值体系,这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概括来看,王安忆对生活的哲学性思考,分别是“无用之用”“过程之美”“竞争之失”。王安忆的这三个嘱咐和生活中主流社会价值有差异,遂引发大家争执和讨论。有人认为,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不竞争是不现实的,如果不参与竞争,便无法在社会立足。
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台词“人倒了还能扶起来,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一出,“扶不扶”再次引发全国热议。
有人说,小品中的话说得虽好,但人倒了咱还是不能扶,去年不是有小学生扶起老人反被诬陷吗?广东不是有个人扶人被诬陷后只能自杀以证清白吗?
还有人说,人倒了咱还得去扶。2014年2月10日,江苏有位开奔驰的大叔路遇一个被别人撞倒的女子,他下车先拍照留证再扶起被撞女子,这不是很好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作者林希被错划为右派,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在那艰难困厄的生活中,他笔耕不辍;平反之后,作者更是写出了大量文学作品,成为著名作家。你从本文和林希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注意:如引用《石缝间的生命》一文中的语句,总量不超过50字,否则酌情扣分。
②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不但普及了汉字文化,也总结归纳了一年的新闻、世态。从2008年至2014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分别选出了年度汉字“震”、“生”、“涨”、“微”、“平”、“进”和“转”字。
请从“微”、“平”、“进”“转”四字中任选一字作为题目作文,不必考虑所选之字当年出现的背景。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如写诗歌至少写满3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