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为蛙的某个反射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刺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B,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而E无反应。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图中A是      ,E是      。图中所示的突触,其结构应包括                
(2)写出神经冲动在该反射弧中的完整传导方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现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双向传递或单向传递),并写出预期结果及结论。注:图中①②③均为可进行电刺激的部位。
a.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步骤:电刺激    处,观察         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预期结果和结论:
                                    。则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则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步骤:先电刺激①处,测量      处电位变化;再电激      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预期结果和结论:
                                         ,则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则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所示内容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的细胞结构简图,试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图中
(2)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以形式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由图中的所代表的两种生态系统成分组成。
(4)物质循环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试写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5)图中所示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使温室效应愈发严重。试写出减少温室效应的两个措施: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较少,生产实践常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某学校高二某班学习小组探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扦插纸条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
(2)由图1的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
(3)由图1是否能说明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具有两重性
(4)图2为激素类似物甲在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下图为一小型植物园一个矩形花圃,在花圃中育有牵牛花(蔓生)和向日葵。某校高二同学对该花圃上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在调查花圃上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制订了如下方案:
①确定调查对象:花圃中栽有漂亮的牵牛和向日葵,在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选择的调查对象是_________比较合适。
②确定样方:首先确定样方的多少,每块小草坪一般要选择至少 ________个样方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种群密度;其次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 ________为宜;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③计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该种群密度值应为各样方的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一下问题

⑴图1中A代表的刺激是,X代表的细胞是
⑵某人由于血糖调节失衡患有某病,医生给开了激素Y,激素Y指,正确使用的方法是
(3)激素Y使血糖降低的途径有(至少写出两条),从图中可知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

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一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1支试管,其内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第二步:再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最适温度60℃)溶液2 mL振荡;
第三步:接着注入斐林试剂2 mL(边加入,边振荡);
第四步:将试管下部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 min。
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仍呈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现象说明淀粉
(2)要使实验第四步出现“试管中的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该实验步骤?
(3)上述(1)和(2)两小题,能说明淀粉酶具有的特性是酶促反应需要
(4)该同学根据第(2)小题作了改进,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具有专一性。但其他同学认为这两点结论均不妥,其理由是:
A.
B.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