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盂和克晷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盂与克罂也由此得名。对克盂、克晷两件历史文物认识准确的是
①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②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
③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 ④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秦朝 | B.两汉 | C.魏晋南北朝 | D.唐宋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A.秦朝 | B.汉朝 | C.唐朝 | D.元朝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B.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C.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关于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省制改变了郡县制,因此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 |
B.郡县制是行省制的基础 |
C.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 |
D.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