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政权方式存在分歧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发生变化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

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

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