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这一“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 B.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
C.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三民主义 | B.中国同盟会 | C.清政府跨台 | D.中华民国 |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
C.南方的民众对洋教很排斥 | D.太平天国运动的深远影响 |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主权独立已遭破坏 | B.外国在华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
C.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国家及所颁布的法律文件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 B.法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C.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 D.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缺乏公正性 |
C.形式主义浓厚 | D.体现人人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