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除:台阶 |
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但:只要 |
C.群丐请从之任所之:前往 |
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间:间或 |
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
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擢直隶巡抚,莅任,戒州县私加火耗①馈遗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县,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疏请严定处分,下部议行。宣化所属东西二城与怀安、蔚州二卫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江苏、安徽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罔欺。上曰:“于成龙江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清史稿》)
[注释]:①火耗:明清时附加税之一,规定存留地方用于官吏养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挟嫌:挟私报复
B.前政金世德请除粮除粮:任命为粮官
C.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贪墨:贪污
D.或言其变更素行素行:平素的行为
2.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其勉旃 B.势家惧其不利
C.或言其变更素行D.始知其始终廉洁
3.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于成龙“清廉勤政’的一组是( )
①戒州县私加火耗馈遗上官②疏请严定处分,下部议行③成龙复疏请,从之④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⑤居数月,政化大行⑥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任直隶巡抚期间,严禁州县私加赋税,这引起地方官员的不满,纷纷上奏朝廷要求对他严加处分。
B.皇上褒扬于成龙是个清廉之官,认为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同时也勉励他还要继续努力。
C.于成龙任江西总督期间,体察民情,躬自节俭,使得当地的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于成龙为官清廉,死后家中仅有很少的几样东西,受到百姓的爱戴。当他有时轻信他人,常被下属欺骗。
5.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大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谴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尸,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旨,起而径出,遂以愤卒。(《晋书·卷二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以少谴系雄于狱 少谴:少许怨言
B.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 相容:互相宽容
C.雄初不交言交言:说话
D.古之君子进人以礼 进人:引荐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又以少谴系雄于狱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B.①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①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①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②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向雄重义的一组是( )
①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②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③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④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而葬之⑤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雄殡敛安葬钟会以后,文帝司马昭非常愤怒,欲以国法处罚他,向雄却说:“我为道义感化而殡敛他,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发扬,我没错。”
B.向雄任黄门侍郎时,因以前与吴奋、刘毅有旧怨,现在虽然在一个部门就职,仍然互不理睬,武帝知道后,下令向雄恢复君臣之间友好关系。
C.针对齐王打算回到封国之事,向雄多次极力向皇帝进谏阻止,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向雄的建议,而且还把他贬出京城,后来向雄因此郁闷而死。
D.泰始中,皇帝赐钱二十万给向雄。咸宁初年,向雄进入朝廷担任御史中丞,后来又升为侍中,随后又调出京城担任征虏将军。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昔者先王掩骼埋尸,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举进士,再调海盐令。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尝言:“守宰去民近,而无以区别能否,故天下亲民者黩货(贪财)害政,十常二三,欲裕民而美化,不可得矣。汉宣帝除刺史守相,必亲见而考察之。令大臣延之中书,询考以言,察其应对,设之以事,观其施为才不肖,皆得进退之。吏部之择县令放此,庶得良守宰宣助圣化矣。”真宗纳之。
宗道风闻,颇多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既卒,皇太后临奠之。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尝徵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以实言之。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宋史》)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意颇厌其数 意:心里 B.吏部之择县令放此放:仿,依照
C.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折:殴打 D.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容:容忍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吏部之择县令放此③欲裕民而美化,不可得矣
②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④众人敢对,宗道不可
A.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可”字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可”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可”字也不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可”字也相同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道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
①宗道风闻,颇多论列。②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③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④尝徵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以实言之。⑤天下亲民者黩货(贪财)害政,十常二三。⑥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鲁宗道认为太守县令直接管理百姓,应选贤良能干的人担任,最好由皇帝亲自察看,起码要由大臣加以考察,这样才能选用得人,裕民而美化。真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B.鲁宗道担任言官,有所风闻,就加以论列,真宗心里也很讨厌他。他指出真宗这是追求纳谏的虚名,并请求辞职,使真宗醒悟,极力抚慰挽留他,认为他正直。
C.鲁宗道为人刚正,不能容忍邪恶,对恃权骄横的曹利用,他屡于帝前折之,因而贵戚用事者都惮之,称他为“鱼头参政”。
D.章献太后临朝,当时有人请求建立刘氏“七庙”,太后问辅臣的意见,大家摸不准太后的意思,都不敢回答,只有鲁宗道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因而得到太后的重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观其施为才不肖,皆得进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尝徵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以实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曰:“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曰:“酂侯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涧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宋史》)
【注】①蛮蜑(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酂(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歙州家:定居。
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B.至君特选以材
以金笼进上C.瓮满辄出而焚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乃率工徒躬治木石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②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③堰成,岁谷大丰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
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
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
3.下列与文中”殆不自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夫晋,何厌之有?
C虽董之以严刑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留肆中饮食之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共其乏困
C晋军函陵
D朝济而夕设版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6.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⑵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⑶越国之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⑷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