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和ΔtB表示为a=__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 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5 m高时,从气球里掉下一个物体,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
如图7-5-9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1、2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地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物块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
图7-5-9
如图所示,ABC是一段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圆弧形轨道,圆弧半径为R,O为圆心,OA水平,CD是一段水平光滑轨道.一根长为2R、粗细均匀的细棒,开始时正好搁在圆弧轨道两个端点上,现由静止释放细棒,则此棒最后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速度为__________.
质量为60 kg的人,爬上高出地面20 m的平台,他克服重力做功__________________J,他的重力势能增加__________________J.
如图所示,A、B质量均为m,杆水平且光滑,滑轮距杆高度为H,开始时拉A的细绳与杆成α=45°.释放B后,A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__________.(滑轮质量、摩擦及绳子质量均不计,B未与杆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