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2L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在三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
实验测得N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不考虑生成N2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2比实验1的反应容器体积减小 |
B.实验2比实验l使用了效率更高的催化剂 |
C.实验2和实验3可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D.实验1比实验3的平衡常数大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退色,退色的原因相同 |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
如下图所示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且产生电流的是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式C2H4 |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Cl4 | D.臭氧的分子式O3 |
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下图简单表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含硫产物的数据)。由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S8(s)的燃烧热ΔH=-8a kJ·mol-1 |
B.2SO3(g)===2SO2(g)+O2(g) ΔH=-2b kJ·mol-1 |
C.S8(s)+8O2(g)===8SO2(g)ΔH=-a kJ·mol-1 |
D.由1 mol S8(s)生成SO2的反应热ΔH=-(a+b) kJ·mol-1 |
将2.56 g 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NOx)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A.0.05 mol | B.0.13 mol | C.1.05 mol | D.1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