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
C.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mm×2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到计数室内酵母菌数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
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