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 )
A.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 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 |
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 | D.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 |
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 | B.参与军政决策 |
C.办事效率高 | D.办理军政要务 |
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机关是()
A.唐朝尚书省 | B.元朝中书省 | C.明朝内阁 | D.清朝军机处 |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
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 |
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察举制的弊端 |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
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 D.世官制的沿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