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三类工业投入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地区所建企业与图中乙类工业投入相符的是( )
| A.广西建制糖厂 | B.成都建集成电路厂 |
| C.云南建棉纺织厂 | D.珠江三角洲建核电站 |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工业投入结构由甲类向丙类转变的地区是( )
| A.辽中南地区 | B.黄河河套地区 |
| C.京津唐地区 | D.珠江三角洲地区 |
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
| B.山东丘陵 |
| C.江南丘陵 |
| D.兴安山地 |
本地区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 B.水污染 |
| C.次生盐渍化 | D.红色荒漠化 |
下图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右侧标注图为河流MN剖面的等流速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自西北向东南流 | B.自东南向西北流 |
| C.自西南向东北流 | D.自东北向西南流 |
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 A.1.5米 | B.3.5米 | C.8.5米 | D.10.5米 |
有关河流MN剖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水面流速从岸边向最大水深方向递增
②流速从水面向河底增大
③若需要建设港口,两岸中M岸比N岸更合适
④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床东北岸坡度明显大于西南岸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 B.光热、降水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 | B.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
| C.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 | 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每年都有大量候鸟在澳大利亚和东亚之间来回迁徙,图为科学家2010年用卫星追踪一只标号为“H3”的斑尾塍鹬迁徙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这只斑尾塍鹬在此次迁徙中,穿越了一个暖锋的阴雨云带。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4月8日 | B.4月10日 |
| C.4月22日 | D.5月l9目 |
这只斑尾塍鹬停留到ll月便沿途返回澳大利亚,路途中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沿途皆顺风 |
| B.沿途前半段顺风,后半段逆风 |
| C.飞越我国山东半岛时,当地农民正忙着收割小麦 |
| D.沿途飞过的自然带依次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 |
| B.引起M、N河流下游自然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变化 |
| 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
| D.大陆沿岸常年受极地东风带影响 |
据观测M河的月平均流量显著大于N河,最有可能的原因:
| A.M河干季河流流量少 | B.M河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 |
| C.M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大 | D.M河上游有水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