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片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诚 城)外,孔子看见一(架 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 慨)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后)。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在 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
(2)我发现“日夜兼程”的“日夜”与“远近闻名”的“远近”都是一对______的词,我还能再写一个类似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我还发现本段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它们是:拜见—( ),( )— 等候。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渊博:
风尘仆仆:
(4)用“——”画出描写老子外貌的句子。
(5)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蚂蚁
众多工蚁天天外出寻找食物。如果发现了一粒种子或蜘蛛的尸体,就赶回去报告给自已的兄弟。虽然蚂蚁差不多又聋又瞎,但是它的触角却很灵敏。它们把自已的气味留在走过的路上,找到食物后,就扬起触角相互碰碰,用气味彼此交换了解到的情况,然后就聚扰来,成群结队地去搬运食物,又循着气味儿返回家。
工蚁还担负着哺育幼虫的任务。它们把食物咬碎,再去喂小宝宝。幼虫从卵虫蜉化出来后,在工蚁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变成了蛹。这些蛹又很快变化成勤劳的工蚁。
(1)工蚁是怎样交换信息的?请用“﹏”画出
(2)读根据每小节的内容,分别用“工蚁”开头写一句话。
工蚁
工蚁
(3)你知道哪些工蚁的习性,写一写。
(一)海上日出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1)读一读,用“~~~”画出描写太阳的形状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太阳颜色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太阳的动态的词句。
(2)第一段是写情况下的日出,是按顺序写的
(3)最后一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把它改成陈述句是:。
(二)温热无风的雷雨云从天外压来,远处传来千万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声,接着你会看到从沉沉的乌云下伸出一个大象鼻子似的怪物。它越来越长,声音也越来越大,像连续爆炸似的响个不停。这个怪物摇摇晃晃向前移动,不断地摧毁建筑物,把汽车随意抛来掷去,甚至把小木棍儿、草杆儿像钉子一样刺入人畜的皮肉……肆虐大约一小时后,龙卷风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大雨和冰雹。过后,留下的是一片面目全非的大地。
(1)这段话按顺序描写了陆龙卷的和。
(2)文中共()句比喻句,用“”画出来。
(3)“这个怪物”指:。
(4)“肆虐”的意思是。由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顿时(),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地涌来,江面上依旧()。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高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短文先描写了潮来时的如,又描写了潮来时的
像。同时从侧面见解描写人群,、
这两个词语突出了钱塘江大潮带给人们的强烈震撼。
(3)语段中把浪潮比做、和。
(4)把描写大潮样子的语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星星
今夜,星斗满天,我望着那亮晶晶的星星出神。
星星多美呀!一颗一颗的,像撒在蓝布面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扑闪闪的,活像顽童的眼睛,蕴藏着深奥莫测的秘密。星星多有趣呀!好像是渔人们撒下的航标,被波浪摇得一闪一闪地发着亮光。又像五线谱上的蝌蚪音符,闪耀着,跳动着,化作无形的旋律在夜空中飘荡。星星多可爱呀!小的星星眨着眼向我问好,大的星星则侧着“耳朵”听我唱歌,亮的星星高兴地告诉我昨夜和月亮姑姑嬉戏的情景,暗的星星哭泣着向我诉说孤独和寂寞。星星多神奇呀!银闪闪的,像一颗颗钻石。我总是梦想着把她们摘下来,穿成一串亮的项链,戴在自己的脖子上,那该有多美丽呀!
“嗖———”雍容华贵的流星小姐穿着白纱裙,在天空中出现了。她那翩翩的舞姿,多么潇洒,多么令人着迷。我都想跳个舞和她比一比了!
我喜欢星星,它仅有那一点光芒,却无私地奉献出来,点缀着深蓝色的天空。这种精神比她的美丽更令人喜爱。
(1)结合文章理解词语
深奥莫测:
蕴藏:
(2)相同的事物你能填几种不同的形容词?试试看吧。
()的星星()的星星
()的星星()的星星
()的眼睛()的眼睛
()的星星()的星星
(3)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星星的,请你从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
①②③④
(4)从文中找出作者喜欢星星的原因(用原句回答)。
(5)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仿写句子。
(6)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