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舞台上,这是一道前所未有的景观。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最重要的两个成就,一是在制度创新,二是企业家阶层崛起。在制度建设上,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家阶层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伴而生,中国企业家既是每一个时代的先行者和“弄潮儿”,又是推动时代变革、重塑中国面貌的重要力量。35年来企业家成功转变如下表:
转变项目 |
早期 |
现在及未来 |
企业治理 |
人治 |
法治 |
决策思维 |
拍脑袋 |
科学决策 |
盈利方式 |
血汗钱 |
聪明地赚钱 |
竞争市场 |
国内 |
国际 |
商业模式 |
资源与关系 |
创新与合作 |
经营理念 |
赚钱 |
发展与社会责任 |
企业家地位 |
跑龙套 |
二号角色 |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时代企业家如何成功赢得竞争地位。
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储量巨大。但由于开发不科学,配置不合理等,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发展都很不够,很多资产仍在沉睡。这就要求我们用耐心与巧心去唤醒和激活。
材料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善于把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就如何唤醒和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你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过程中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结束到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和4项专题调研。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赋予了地方更多的立法权。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两年来,我国在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度增加,为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的哲学依据。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发展,产业升级势头初显,促进了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平稳运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变化
注: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的3.9%,收入和利润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的2.8%和17.6%。
材料二: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设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产业创新。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合理性。
(12分)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车改的四大任务是: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通过改革,切实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督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才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 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原因是什么?
(2)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