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亲戚:泛指内外亲属。⑥坐:因事入罪。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胤之母周氏    (          )    ②闻者咸叹之(          )
蔬菜有味亦吐之(          )    ④是王家所得(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亲不党

A.臣请缚一人过王行(《晏子使楚》) B.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C.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默识之(《〈论语〉八则》)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遗 财 百 余 万 应 归 孝 绪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2分)
译文:                                                                  
⑵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2分)
译文: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文阅读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颦:这里指心痛时痛得紧皱眉头的样子;挈:带领)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闭门而不出()挈妻子而去之走()
翻译句子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对于东施的“模仿”,你如何评价?

古文阅读
孙 权 劝 学 (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划线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
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当涉猎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自是指物作诗立蒙乃始
C 即诗四句孤常读D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蒙辞军中多务
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用形式展开故事情节,说明了。(10个字内)

课外古文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解释加点的词
(1)而捐五百金(2)反以报君
翻译 :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细柳营》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
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
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
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解释词语。
(1)天子且至且: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
翻译下列语句。(2分)
(1)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__ ___描写为主。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

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
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华)歆少以高行显名。汉室方乱,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孙策略有扬州,盛兵徇豫章,一郡大恐,官属请出郊迎,歆曰:“无然。”策稍进,复白发兵,又不听。及策至,一府皆造阁,请出避之,乃笑曰:“今将自来,何遽避之?”有顷,门下白曰:“孙将军至请见。”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息而心自服也。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有删改)
【注】①略:夺取,攻取。 ②豫章:地名。 ③白:告诉 ④门下:随从,侍从
文言词语释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
①汉室乱()②皆哀欲之()
③歆曰:“无”()④何避之( )
(2)下列句子中 “乃”的用法或意义与“夜乃别去”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不知有汉 B.太祖乃悟 C.乃重修岳阳楼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本文,说说华歆的“髙行”体现在哪些地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