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 mL 0.1 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 CH3COOH 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 c(H+)
C.在C点:c(Na+)>c(CH3COO-) >c(H+)>c(OH-)
D.在D点:c(CH3COO-)+c(CH3COOH)=2c(Na+)
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办法是()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B.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
C.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
D.加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污染性气体的是()
A.NO | B.NO2 | C.NH3 | D.CO2 |
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
A.CO(g)+2H2(g)=CH3OH(g) |
B.CaCO3+2HCl=CaCl2+H2O+CO2↑ |
C.C(s)+O2(g)=CO2(g) |
D.2HgO(s)=2Hg(l)+O2(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生锈、氢燃烧均为自发放热过程 |
B.冰融化过程的熵值增加 |
C.无热效应的自发过程是不存在的 |
D.同一物质固态时熵值最小 |
碳酸铵在室温下就能自发的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
B.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
C.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