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表示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据图回答:

(1)图中促进植物根、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为          mol·L-1      mol·L-1
(2)从图中三条曲线可以看出,根、芽、茎对生长素反应敏感度为     >      >      
(3)B点对根的生长效应为                  ,对茎的生长效应为                          
(4)在生产实践中,使用生长素的关键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胰岛B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利用小鼠再生胰腺提取物(RPE)可定向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分化成胰岛B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人羊膜组织刮除血块、上皮细胞,冲洗后剪碎,然后用酶处理,最终制成hAMSCs悬液。将细胞悬液放人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当细胞贴壁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现象,此时细胞停止分裂增殖,这时需要将细胞进行相关处理,然后进行传代培养。
(2)取传至第3代的hAMSCs放入细胞培养板,同时加入RPE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该代hAMSCs能保持细正常的。诱导分化培养15天后,提取细胞的,用胰岛素基因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初步检测hAMSCs是否分化成胰岛B细胞。
(3)用人的杂交瘤细胞来生产人源单克隆抗体难以成功,因此单克隆抗体大都来自鼠源。但鼠源单抗在人体内使用时,会产生较强的免疫原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了嵌合抗体。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

嵌合抗体能降低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从上图中可以推测,免疫原性的产生主要与抗体的(选填“v区 "、“c区 ")有关。嵌合抗体的生产属于工程范畴。
(4)科学家们用细胞融合实验证明,分化的细胞中存在“闲置不用 " 的结构基因。他们把大鼠肝肿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筛选出含有两套肝细胞染色体和一套成纤维细胞染色体的细胞。这些细胞既保持了合成大鼠肝细胞 3种特异蛋白的能力,也合成了小鼠肝细胞这3种蛋白,但是在正常的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从不合成这些。由此可见,融合实验证明了小鼠成纤维细胞

原产于苏格兰的一种折耳猫,耳朵整齐地扣在头上,外观可爱迷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折耳猫是XY型二倍体生物,当折耳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 x 染色体时,只有1条 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成为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会由于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失活的x染色体可来源于不同的亲本。控制折耳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控制橙色、a控制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橙黑相间的雄性折耳猫,将其体细胞用染色后,制成装片,在显微镜察到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折耳猫的基因型为
(2)折耳猫正常日活动节律是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是由per基因控制的。当该基因突变为perl基因时,节律延长为29小时(长节律);突变为perS基因时,节律缩短为 19 小时(短节律);突变为perO基因时,折耳猫表现为无节律。现有三组交配实验,每组均是正常折耳猫和长节律折耳猫各一只交配。A组子代雌雄均为正常节律 ,B组子代雌性均为正常节律,雌性均为长节律,C组子代雌雄均为一半正常节律,一半长节律。
①per基因可以突变为击 perl、perS、perO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特点。
②per基因不仅控制日活动节律,还影响雄性折耳猫的求偶行为,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③B 组中的亲代正常节律折耳猫性别为
(3)下图为折耳猫某基因的部分片段,若图中a点碱基对变为,b点碱基对变为,c点碱基对变为。则其中点的变化对生物性状表现无影响,其原因是

人体许多生理活动原理的探究都是首先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的。狗是科学家们常常选用的实验动物。请对下面生理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狗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如上图所示。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变化分别是Na+,K+。细胞bc段Na+进细胞需要、不需要)能量,cd 出细胞(需要、不需要)能量。
(2)通常情况下狗吃肉后会大量分泌胃液。经过实验发现:先将狗饲喂橄榄油50ml,90分钟后再饲喂肉 150g,狗胃液分泌抑制达2小时。将狗支配胃的神经切除,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相同。据此有人作出假设:脂肪可以刺激小肠前段黏膜产生一种物质经血液循环至胃黏膜细胞抑制胃液分泌。为验证这一假设,实验设计如下:将狗甲的小肠前段结扎为A、B两段,并在B段注人橄榄油50ml,A段不处理。90分钟后,将分别与稀盐酸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并编号A、B。将狗乙、丙的支配胃的神经切除,并饲喂狗乙、丙肉各150g。将等量A、B提取液分别注射入狗乙、丙的静脉中。预期实验结果:乙狗;丙狗:

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对植物造成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低温影响下的光合作用机制也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现以西瓜幼苗为材料分别用昼/夜中度低温胁迫(15℃/10℃)和重度低温胁迫(10℃/5℃)处理,以25℃/15℃对照处理,其余条件适宜,并分别在处0、3、6、9d测定各项参数等指标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低温胁迫下,随着实验的进行净光合速率,重度低温胁迫处理9d幼苗叶片严重黄化,说明幼苗叶片
(2)在重度低温胁迫6d时就细胞呼吸而言〔H]的移动方向是
(3)据图分析中度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光合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胞间 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低温胁迫程度有很大关系,在重度低温胁迫下表现为

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吸收量/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_________;步骤②_________。
(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释放量计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