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金秋十月,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们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法治中国的建设将展开新的蓝图、迈向更高境界。
材料二:谣言止于“治者”。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本次事件的谣言也四处滋生。一些社交网络上甚至流传“江苏省某市发现类似昆明恐怖袭击一样的刀具,而且搜出二三十把,已经进入二级戒备……”。3月13日,某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对此进行辟谣,并提醒市民不信谣、不传谣。对于造谣和恶意传谣者,一经查实,公安部门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材料三:谣言止于“智者”。古人云:“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网络谣言虚拟隐藏,网民要坚持理性思考,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
(1)请运用课本相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何“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请用《崇尚法律》一课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让谣言止于“治者”?
(3)对于谣言止于“智者”,有同学认为:“净化网络环境、建设法治中国,与我无关。”请评析这一观点。
2014年9月10日至2015年1月5日,全国中学生微创新大赛拉开序幕。当创新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
(1)请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谈谈创新的重要价值。
(2)作为有志青年,请谈谈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深化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我国青少年中越发凸显的“认同危机”便是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之一。某市在对中学生关于文化认同的问卷调查中获得如下信息。(见下图)
(1)某市中学生有关文化认同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什么重要意义?
近日来,安徽淮南大学的学生小袁“惹上了麻烦”,原因是她在上学的途中,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并垫资送老人去医院治疗,后老人以及家属认定小袁就是肇事者,小袁坚称没有撞到老人,双方各执一词。虽然通过警方介入调查,真相水落石出,但是“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为此开展了以“老人跌倒该不该扶?”为主题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辩论会。
(1)真理越辩越明。该班同学通过激烈的辩论,大家一致认为老人跌倒了应该扶,请你谈谈应该扶的理由是什么?(至少两点,2分)
(2)辩论会上,有些同学认为,只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就能做到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继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15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价值引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精神层面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建“书香社会”的号召,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洪泽县实验中学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在师生中间开展了“读书月”活动。
【我分析我能行】
(1)请运用所学知识,从文化层面谈建设“书香社会”的积极意义。
【我参与我最棒】
(2)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读书月”活动中请你为同学们推荐几本阅读书目。
【我践行我自信】
(3)请你为该校“读书月”宣传活动设计几种宣传形式。
2015年9月3日,洪泽县实验中学在我国政府组织实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系列纪念活动期间,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阅兵等纪念活动的信息。下图为2015年9.3阅兵现场海陆空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城楼的照片。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9.3阅兵等纪念活动的相关信息?
(2)该校要求学生了解、关注相关纪念活动,对青少年学生有什么积极意义。(请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