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观察记录 |
A |
稀释的鸡蛋清 |
双缩脲试剂 |
颜色反应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
细胞染色情况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0.3 g/mL蔗糖溶液、清水 |
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
D |
蔗糖溶液 |
斐林试剂 |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
E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细胞的有丝分裂 |
F |
菠菜叶 |
无水乙醇、层析液 |
色素带的数量与颜色 |
(1)A~F六组实验中, 组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调节 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反应后所观察到的颜色是 。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细胞质中存在 。
(3)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 。
(4)E组实验的装片制作流程中,解离、压片的共同作用是 ;F组实验进行色素层析操作时,要注意 。
(5)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在C组实验中,预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的体积在实验中的变化是 。
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⑴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左/右)移动的距离。
⑵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
⑶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呼吸速率的升高
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主要的无关变量
②实验假设: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装置图中所示进行操作,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
第三步:。
④预期你认为最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结果: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表示在最适温度下,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24h的CO2浓度变化曲线,图3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在较长时间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1中,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移向________。c点之后,增加光照强度却不能提高光合速率,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3)图2中水平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 CO2浓度。据图得出的判断中,错误的是_______。
A.影响曲线BC段变缓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D点之后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开始
C.H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D.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
(4)如果在图2的D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三碳酸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RuBP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NADP+的变化情况是
(5)在图3中,假如以C18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经历足够长的时间后,在M结构中能够检测出18O的物质是。
A.糖类、氧气 B.糖类、水 C.氧气、水 D.糖类、水、氧气
(6)在图3中的M结构内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7)写出需氧呼吸的反应式。
根据下面甲、乙、丙三个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甲细胞吸收钾离子有关的细胞器有 (填标号)
(2)若乙图是乳腺细胞,有人利用这种细胞进行了以下的实验:用3H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这种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 则丙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图乙中(填标号),,
(3)构成细胞边界的是[ ],它的基本支架是,它的结构特点是。
(4)乙图中细胞呼吸能产生CO2的场所是(填标号)
(5)乙图中合成磷脂的场所是[ ]
下图为某植物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速率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昼是指横坐标O—O中的段,其中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达最大值的时间是点。
(2)在ef段中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而cd段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3)一昼夜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强度的时间段是段,理由是。
(4)若曲线“平行于X轴部分”在Y轴上对应值是1.6 mg/h,曲线在“c点”时在Y轴上对应值是7.2 mg/h,(假设昼夜温度相同)则“C时刻”该植物光合作用的葡萄糖生成速率是 mg/h(2分)。
为探索植物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含量为100%)中各种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Mg(%) |
Si(%) |
|||
水稻 |
番茄 |
水稻 |
番茄 |
|
吸收前 |
100 |
100 |
100 |
100 |
吸收后 |
110 |
85 |
20 |
115 |
(1)培养水稻的培养液,镁离子的相对浓度比原来升高了,这是由于
。
(2)培养番茄的培养液,镁离子和“硅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同,说明
。
(3)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培养液, “硅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同,说明
。
(4)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每天2-3次)向培养液中,保证根细胞。